飽經風霜,
在無數風風雨雨中走過的舟山啊,
沉淀了許多凝聚了勞動人民精神的文化。
在時光的點滴流轉中,
那些經歷了時光磨捻的文化習俗和人文精神在慢慢消磨殆盡。
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,
不敢說去將其全部明白透徹,
但是不是應該嘗試著去了解呢?
添?。?/p>
男嬰滿月,
漁家會用一個大木盆將他放到海邊“識水”。
據說這樣可以提高孩子與大海之間的親和力,
日后更能適應海上生活。
三礬海蜇:
三礬海蜇是海產名品,
以鹽和礬的混合所形成的鹵水為加工原料,
其口味鮮嫩可口,
在海內外都享有盛譽。
祭海謝洋:
祭海是指每逢汛期,
漁船在出海前都要在船上或碼頭上祭告神袛,
祈求出海順利得獲豐收。
謝洋一般多在夏季進行,
一是指慶祝在漁汛生產期取得的收獲,
二是指感恩和酬神。
婚慶:
婚期人來揀,
汛期天設定。
新浪因出海趕不上婚期是經常發生的事,
只好由新浪的妹妹懷抱公雞替哥拜堂,
俗謂“小姑代拜堂,公雞伴洞房”。
舟山精神
“勇立潮頭、海納百川、同舟共濟、求真務實”的舟山精神,
既是舟山自古以來人文精神的沉淀和積累,
更是舟山改革開放三十年中,
順應海洋文化的文脈,發展、革新、創造的屬于這座城市獨有的新文化。
“勇立潮頭”,
就是要憑借“開拓、創新、堅韌、吃苦、靈活”的特性和品格,
憑借“敢為天下先,特別能創業”的勇氣和智慧,
不斷地創造奇跡;“海納百川”,
就是要以綿延不絕的開放精神,
以遼闊視野、天下情懷和恢弘氣度,
來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;
“同舟共濟”,
就是要患難與共、風雨同舟、團結互助,同心協力、戰勝困難;
“求真務實”,
就是要依據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,
去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,
把握事物的規律,
并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,
去行動、去實踐。
它是舟山城市核心價值觀“核心”中的核心。
一直以來,淳樸的舟山人們在不斷的勞作,
織網也好\編織竹篾也好都是一直以來都在流傳,
卻到我們這一代時逐漸消失的手藝活兒,
他們漸漸消滅或許確實一印證著時代不斷的發展,
科技不斷的進步,
但也是一種逐漸流失的一種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