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黃海開始禁捕,要與離水鮮的魚呀蝦呀蟹等蝦兵蟹將告別一段時間,海鮮呀你是我的最愛,我的愛人、我的戀人、我的情人……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唱的一首歌《無言的結局》!
曾經我對魚呀蝦呀蟹呀說過,這是個無言的結局,
隨著那歲月淡淡而去,
我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,臉上不會有淚滴。
但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再次想海鮮,我怎么能夠怎么能夠埋藏一切美味,
啊,魚呀蝦呀蟹呀,讓我再看看你讓我再說愛你,別將你背影離去,分手時候說分手請不要說難忘記,
就讓那海鮮味淡淡地隨風而去,也許我會忘記也許會更想你,也許已沒有也許……
《江海晚報》也在今天發出本文,向暫時遠去的海鮮致敬!
唱了海鮮,下面我們用詩來說海鮮。還是先唱一句吧!
如東人愛唱這樣的歌謠:
黃海灘上處處寶,金牛天天出一條。
清朝詩人佘儀賦詩一首:
海氣江聲入望偏,平沙淺渚雜人煙,
東風早晚桃花汛,鮭菜如泥賈客船。
這是對如東豐富的海鮮資源和繁忙交易的生動描繪??梢娙鐤|的海鮮自古以來就已經聞名遐邇,聲名遠揚。
如東的海鮮不僅多而且鮮。如東瀕江臨海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魚、蝦、蟹、貝、藻類等海產品的生長和繁殖,使得如東的海鮮“鮮”得嬌嫩,“鮮”得誘人。
河魚那敵海魚多,本港海鮮勝比它;
假取魚名人不少,買魚賣笑市婆娑 。
這是清道光年間如東鄉賢姜靈煦先生《漁灣竹枝詞》中的一首詩。這首詩,道出了如東海鮮的鮮美獨特之處。
如東海鮮漸在市場獨領風騷,形成流派。以海鮮為主料,具淮揚風味的餐飲業更為發達,有“十家三酒店,一日兩潮鮮”之說。
民國詩人潘蔭東《舟宿云浦橋》中寫道:
??????? 橋橫云浦暗,帆落夜窗低。
? ? 酒市搖燈火,戈船數鼓鼙。
當代詩人汪劍坤也有一首詩《七絕?掘港》描寫當時景況:
??????? 香彌寺廟柳彌營,碧水串場浮酒痕。
??????? 魚市花燈疏散后,釘鞋敲雨一街春。
如東常見的魚類則有百種以上,而以黃魚、鯧魚、馬鮫魚、鰳魚、鯔魚、鮸魚、刀魚、板魚、箭頭、河豚等最為知名。
有一首在如東沿海傳唱了好幾代人的民歌《十二月魚兒鮮》唱出了如東豐富的魚類資源和口福。
南宋一代名相文天祥從海上漂泊到如東沿海,曾在《五律?賣魚灣》中寫下絕妙的詩句:
風起千灣浪,潮生萬頃沙。
春紅堆蟹籽,晚白結鹽花。
在經過掘港時還在《五律?蝦子灣》中這樣寫道:
飄蓬一夜洛天涯,潮濺青沙日未斜。
好事官人無勾當,呼童上岸買青蝦。
與蝦蟹同類的還有一種小蟹,學名“蟛蜞”,又稱“螃蜞”、“相手蟹”。如東人稱其“黃蟛兒”。
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曰:
鄉味珍蟛蜞,時鮮貴鷓鴣。
近代詩人繆文功的《采鮮行》生動描寫了如東海鮮的鮮美,是對如東海鮮最好的詮釋。
春風市罷鰳魚來,南園竹筍新抽籜。
群族繁滋夏益多,蝦蟹如煙幾滿壑。
?……
君不見精衛銜石不肯休,填滿將毋惱海若。
及其未及填滿時,酌酒擊鮮聊笑謔。
中國當代中間代概念首倡者及代表、女詩人安琪在如東品嘗了鮮美的海鮮后,有了《如東,一道道海鮮送來一陣陣南黃海的密語》的詩句:
一條魚用波浪的魚鱗告訴我
它心事層疊,曾經期待安徒生選它為美人。
……
可見,如東成為“中國海鮮之鄉”是名至實歸。
豐富的海洋產品,成就了如東海鮮菜肴的精湛絕倫,人們慕名而來,大快朵頤,樂不思歸。
有詩為證:
千步芳洲何來醉,百里海韻盡入壺。
?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,旨在傳播美好,感謝攝影者!
?大海系列散文共九篇,由縣海洋與漁業局特約刊發!
關注源泉文化吧,精彩不斷!